录古记一:争名

清初陈僖著有《酒间述》,其中记载了一个明朝末年士人争名的故事。


崇祯中,浙西人祝渊北游上谷,寓其家。一日,与僖父□□翁饮酒酣,忽发愤曰:丈夫负此七尺,贵有传于后世耳,吾欲以诗文自见。则当世已有某某,度不能与争名。方今可为之事,惟上书救石斋耳。石斋,谓漳浦也。明日,遂入京师,诣长安门上疏论救。予门杖,旧例、门杖甚于廷杖,十死八九。祝谈笑解衣,无恐怖色。监杖内阄曰:“奇男子也。”令轻其罚。真定梁金金吾清宏左右护持之,得遣戍。盖明季士人好名如此。

这个祝渊,喝醉了酒,起了些酒疯,为的是出名。文名是不可能了,因为有人捷足先登。那从哪里出名呢?就是上书救“石斋”。这个石斋,就是明末清初的黄道周,也是一个只会坐而论道的书呆子,因为为别人辩诬,被皇帝下了狱,从此暴得大名,最后连崇祯帝也拿他没办法。祝渊是颇知道明末的社会心理的,那就是高谈阔论者、占据道德高地者是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的,连皇帝也不敢怎么样。于是真的去上书了,结果被打了板子,九死一生,如愿以偿,争得了一个敢谏的名声。

作者对此的评论是“明季士人好名如此”。大概国之将亡,回天乏术,只好祭出道德、梦想之类的玄妙之辞,好显得自己并不是白吃了皇粮,白读了孔孟。所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大概就是这样的。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83.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