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古:“黄门”与宦官

现在我们听到“黄门”这个词,首先联想到的是宦官。历史上有黄门侍郎、黄门令等官职。既然是食国家俸禄的官员,总该不是宦官吧?于是有人认为把黄门当成宦官是错误的。其实这是没有区分侍郎和令的原因,黄门侍郎,是外官,虽然与皇帝关系密切,但也不是随时都能见到的,而是有上下班的时间点。《汉官仪》 卷上:“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而东汉时设黄门令、小黄门、大黄门等官,都由宦官担任,是内官。以“黄门”代指宦官,大概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太监为黄门,还有另一层意思。“黄门”一词,源出印度佛教。佛教的《四分律》把黄门分成五种:生黄门、犍黄门、妒黄门、变黄门、半月黄门。黄门是梵语pandaka,又作半释迦、半托、般荼迦、般吒。指不具男根或男根不完整者。诸经论说法不一,据俱舍论卷三、卷十五载,广义之黄门(梵pandaka)包括扇搋(梵sandha,男根全缺者)与半择迦(梵kandāka,虽具男根,但不完全者)二种;扇搋有先天(本性)与后天(损坏)之别。半择迦则有嫉妒半择迦、半月半择迦、灌洒(入浴)半择迦三种之别。狭义之黄门则仅指半择迦而言。至于这五种黄门有什么区别,宋洪迈《容斋随笔》记载:

《大般若经》云:梵言「扇搋半择迦」,唐言「黄门」,其类有五:一曰半择迦,总名也,有男根用而不生子。二曰伊利沙半择迦,此云妒,谓他行欲即发,不见即无,亦具男根而不生子。三曰扇搋半择迦,谓本来男根不满,亦不能生子。四曰博久半择迦,谓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五曰留拿半择迦,此云割,谓被割刑者。此五种黄门,名为人中恶趣受身处。搋音丑皆反。

他们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黃門 (梵語/巴利語)jati/napumsaka留拿 (apat/opakkamika)伊利沙 (īrṣyā/usūya)aseka, asecana, asaktapradurbhavi/asitta博叉 (pakşa/pakkha)
四分律 變 (與人行淫時,失男根變為黃門)半月
十誦律半月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被害嫉妒觸抱半月
摩訶僧祇律捺破、割卻因他半月
佛阿毗曇論斷、摟不觸
俱舍論光記本性扇搋損壞扇搋嫉妒灌酒半月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除去嫉妒灌灑半月
瑜伽師地論全分/具足不能損害/毀傷損害 後天截去、閹割 或蟲咬毒害大火外力所傷一分/有時非時一分/有時非時一分/有時非時
佛典的解釋生而無男根或過微小見人行淫方能勃,不見則失被人觸動 (淫己身) 得精液 (以口吞食) 方能勃,不觸動不能 未至十六其精自行、中年多有白濁半月不能勃,另半月能
明朝醫書的解釋原身細小,曾不舉發 或說陽痿不用僅有一睾丸或全無 或說閹去心地陰毒而不良 或說舉而不強,見敵不興或說精寒不固,常自遺瀉雙性人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443.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