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被选来休息的”:教宗方济各最后的日子做了哪些努力? - 端传媒

或许,这一次上帝会比较仁慈,不让世界重复悲惨的历史。

2025年4月20日,来到圣伯多禄广场与信徒打招呼前,身体羸弱的教宗方济各接见了美国副总统范斯(J. D. Vance),不到24小时后,在庆祝基督复活的隔天早晨溘然长逝,他的复活节文告重复著12年来的一贯立场,关怀社会上最弱势、最边缘的人,还有世界和平,“没有真正的裁军没有真正的和平”。他的呼吁像是最后叹息,世界往他担心的方向奔去,但他无力回天。

我不是被选来休息的

2013年成为教宗时,方济各已经76岁,他知道改革教会的时间有限,从不休假,在每天满满的行程后,他夜晚回到住处时,连拿起电话听筒的力气都没有。今年88岁的方济各有慢性支气管炎,年轻时失去一部分的肺叶,有时讲话上气不接下气,最近一年来,常常需要助手帮忙念稿子,但他坚持,他不是被选来休息的。今年情人节当天,他因为双侧肺炎紧急住院38天,期间两度病危,医生将他从鬼门关抢救回来后,叮嘱他出院后,至少必须休养两个月,但不过两星期,他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出乎意料在圣伯多禄大殿与信徒打招呼,与来访的英国国王查理三世伉俪会晤,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接见了立场与他对立的范斯。

在天主教会,教宗是基督的代表,“上了十字架,没有下来的一天”,教宗担任普世教会的牧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方济各也燃烧自己的最后一天。2025年4月21日早晨起床一个小时后,他出现中风并引发心脏衰竭,7点35分离开人世。医生常问他,怎么应付如此紧凑繁重的行程?处理公文、接见信徒之外,还有无数的长途旅行,去年他花了11天访问印尼、巴布亚纽几内亚、东帝汶和新加坡。方济各总是说:“我有我的方法和规则。”但这一次,他的方法不再奏效,结束12年的教宗任务,留下未竟的改革。

2025年4月21日,梵蒂冈,教宗方济各的遗体将在圣彼得大教堂安息三日,人们派对向他致敬。

去年起,他仿佛自知来日无多,加紧推进改革,今年初任命彼德里尼(Raffaella Petrini)修女担任梵蒂冈城国政府主席,是第一位担任这个职务的女性。他也著手准备自己的后事,指定筹备选任新主教枢机闭门会议(conclave)的负责人,表明自己要葬在罗马市中心的圣母大殿,而不是多数教宗长眠的圣伯多禄大教堂,定位自己是一名教区的牧者,而不是统治全世界14亿天主教徒的皇帝。他简化教宗丧礼仪式,舍弃分别由柏木、铅和橡木打造的三层棺木,遗体直接放入柏棺木,不再躺在挑高的灵柩供人瞻仰。撒手人寰后,方济各仍要贯彻选择“方济各”为教宗名号的意涵,推动一个简朴返回初心减少繁文缛节的天主教。

方济各的膝盖开始出问题后,必须靠拐杖或轮椅,有人劝他退位,他回说:“治理教会是用大脑,不是用膝盖。”他在病榻上仍牢牢掌控著教会,任命世界各地的主教,努力巩固他的路线,批准长达三年的“共议偕行”(synod)的进程,但这项攸关天主教会“去中心化”、提高“由下而上”治理的结构改革将因为他的离世终止,等待新教宗定夺是否延续。

身体状况恶化减少公开活动后,方济各仍密切关注全球各个角落的苦难,固定与在加萨的神父联系,在复活节的文告不只提到乌克兰战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还留意媒体雷达之外的黎巴嫩、叙利亚、叶门、南高加索、缅甸、西巴尔干、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和非洲大陆的许多动荡不安。早在2014年,教宗方济各便指出“碎裂化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中,事隔十年,碎片般散落各地的战争与冲突逐渐串连,摇摇欲坠的世界秩序加速分崩离析。

方济各与特朗普

出身耶稣会的方济各在2013年当上天主教教宗时,自由派在美国总统欧巴马的引领下攀上巅峰,12年后,世界已经变了样,特朗普回归白宫后的全球局势翻天覆地。12年前,方济各对和平的倡导,对穷人、移民的关注,对同性恋的宽容,对共同保护人类家园的环保呼吁为他赢得掌声;12年后,这些主张成了“反觉醒运动”的标靶,反战犹如投降的同义词。世界走上一个与方济各期待的相反方向,他在2014年提到“碎片般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战争发生在地缘政治的边陲,如今战火往核心蔓延,反移民、恐同的声浪卷土重来,而特朗普又在鼓催大力开采石化燃料。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464.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