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古:王彦超智答太祖问

《邵氏闻见录》卷一:

太祖微時,遊渭州潘原縣,過涇州長武鎭,寺僧守嚴者,異其骨相,隂使畫工圗於寺壁,青巾褐裘,天人之相也,今易以冠服矣。自長武至鳳翔,節度使王彦超王彥超(914年 - 986年),字德升,大名府臨清縣(今河北臨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歷任許多藩鎮節度使,封邠國公。贈尚書令。不留,復入洛。枕長夀寺大佛殿西南角柱礎晝寢,有藏經院主僧見赤蛇出入帝鼻中,異之。帝寤,僧問所向,帝曰:「欲見柴太尉於澶州,無以為資。」僧曰:「某有一驢子可乘。」又以錢幣爲獻,帝遂行。柴太尉一見竒之,留幕府,未幾,太尉爲天子,是謂周世宗。帝與宣祖宋宣祖趙弘殷,追封(宋太祖、宋太宗的父親)俱事之,南征北伐,屢建大功,以至受禪,萬世之基,實肇於澶州之行。帝卽位,盡召諸節度入覲,宴苑中,諸帥爭起論功,惟彦超獨曰:「臣守藩無效,願納節,備宿衛。」帝喜曰:「前朝異世事,安足論。彦超之言是也!」從容問彦超曰:「卿當日不留我何也?」彦超曰:「涔蹄之水,不足以澤神龍。帝若爲臣留,則安有今日?」帝益喜曰:「獨令汝更作永興節度一任。」長夀寺僧亦召見,帝欲官之,僧辭,乃以爲天下都僧録,歸洛。今永興有彦超畫像,長夀寺殿中亦有僧畫像,皆偉人也。嗚呼!聖人居草昧之際,獨一僧識之,彦超雖不識,及對帝之言自有理,異哉!

太祖(赵匡胤)在未发迹时,曾经游历渭州潘原县,途经涇州长武镇。当时镇上的寺庙有一位僧人叫守严,他发现太祖的骨相非凡,暗中找来画工,将太祖的形象画在寺庙墙壁上,画中太祖头戴青巾,身穿褐色皮袍,神采如天人一般。如今这幅画已经改为戴官帽穿官服的样子了。

从长武到凤翔,节度使王彦超没有挽留太祖,于是太祖又前往洛阳。在长寿寺的大佛殿西南角的柱基旁,太祖枕着柱石白天小憩。这时,有位负责藏经院的僧人看到一条红色的蛇在太祖的鼻子中进出,感到十分奇异。太祖醒来后,僧人询问他的去向,太祖回答:“想去澶州拜见柴太尉(柴荣),但没有路费。”僧人说道:“我有一头驴子,可以骑乘。”同时又拿出一些钱币献给太祖,太祖这才得以继续前行。

柴太尉见到太祖后,感到他非同寻常,便将他留在幕府。不久,柴太尉成为天子,即周世宗。太祖与宣祖一同效力周世宗,南征北讨,屡次建立战功,最终登上帝位,开创了万世基业。这一切,实际上都起源于当年澶州之行。

太祖即位后,召集各地节度使入京朝见,在苑中设宴款待。各位节度使纷纷起身争论各自的功劳,唯独王彦超站起来说:“臣守卫边疆,没有建立功勋,愿意交还兵权,作为宿卫之臣。”太祖听后大喜,说道:“前朝之事已经是异世旧事,何必再提?彦超之言正合我意!”

随后,太祖随意问道:“当年你为何没有留下我?”王彦超回答:“涔蹄(小溪)的水不足以滋润神龙。若当时我将您挽留下来,怎能有今天的成就?”太祖更加高兴,说道:“那我就让你再担任一次永兴节度使吧。”

当年长寿寺的那位僧人也被召来见驾,太祖本想封他为官,但僧人辞谢了。于是,太祖任命他为天下都僧录,让他返回洛阳。

如今永兴还有王彦超的画像,长寿寺殿中也有那位僧人的画像,都是出色的人物啊。唉!圣人在草莽之时,唯有一僧识其不凡,而王彦超虽未识其天命,然而后来面对皇帝的言辞却自有道理,实在是奇特之事啊!

王彦超真乃识时务者,杯酒释兵权,他首先响应,背后的原因恐怕也有当年慢待太祖吧。好在这家伙脑瓜灵活,一句机智的回到,反劣势为优势。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424.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