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古:武英殿版书遭劫

清朝初期,武英殿的书版可真是宝贝,比以前任何时候的书都做得精细。这些珍贵的书都放在殿旁边的小屋子里。可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怎么印书了,小偷们就趁机把书偷出去卖钱。

后来,清朝光绪年间,张之洞想办法凑钱,打算把这些书再印出来,让更多人能看到。结果,有人劝他说:“您这是想给自己找麻烦吗?这些书早就破损不全了,要是被发现了,那些曾经管过书库的人都要倒霉,这可是要革掉几百人的职务啊!”张文襄一听,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些放书的小屋子后来成了“实录馆”,就是专门管记录大事的地方。很多工作人员都住在这里,一屋子住五六个,少说也得住三四个人,方便早上起来去上班。他们就在这里吃住,冬天的时候,屋里没炭,他们就偷偷把殿里的木板劈了当柴烧。

更可恨的是,还有人把偷来的书板上的字刮掉,拿到刻字店去卖,一块书板能换好多钱呢!这些书板都是用红枣木做的,厚厚的一寸,两百年了都没裂缝,当年造这些书板花了多少钱啊,结果都被这些人给毁了,真是太可惜了!

每年夏天,文渊阁都要把书拿出来晒一晒,晒十多天。管书的那些大官根本不管这事儿,全交给下面的人做。所以,每次晒书,肯定有人趁机偷书。甚至还有那些大官自己偷的。不过,他们一般只偷几本,要是偷几十本、上百本的大部头,就偷不动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说白了,就是因为有些人把国家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拿出来给大家看,反而藏起来自己享用。他们不知道,当官的总是会换的,而老百姓却世代生活在这里。你看外国那些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当地有地位的人管理的,不用官府的人管,所以能保存得很好。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360.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