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正在创造历史。大年初一上映25天后,《哪吒2》的票房突破134亿,位列全球影视票房榜第8名,是全球动画票房榜冠军,也是TOP30中唯一一部非好莱坞影片。
在一众赞誉中,最为公众津津乐道的是《哪吒2》大量炫目的视效画面。全片2427个镜头中,仅特效镜头就有1948个,超过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镜头总数。导演饺子曾说,这部电影的特效制作量相当于两到三部动画电影。而全部视效皆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以及制作团队在采访中透露的“曾找国际团队,但因为效果不如预期又换了国内公司”的故事,更是进一步点燃了大众的讨论热情。
不过,与外界的一片狂欢之势不同,面对《哪吒2》的爆火,许多中国视效从业者对此抱持着相对冷静和谨慎的态度。
参与了《哪吒2》后期制作的特效师邓易说,“《哪吒2》带来的变化是缓慢的,大家目前都是静观其变,因为不知道后面(行业环境)到底是越变越好,还是又出几部烂片,把(中国视效的)口碑给毁掉。”
从业者们迫切盼望“越变越好”的更是切身的工作待遇和行业文化。2月6日,《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那天,同样参与了该片制作、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合成师陈道收到朋友的信息,“恭喜,你的名字能留在影史上了,你肯定很有成就感吧。”陈道颇感无奈,“成就感并不能弥补我入不敷出的生活。”朋友安慰他,“你就当是为了民族大爱、为了中国动画的崛起而牺牲了。”陈道一句话作结,“我不想牺牲。”
在《哪吒2》掀起的充满民族自豪感的热议声中,视效从业者的劳动被浪漫化,但他们希望得到更为真实的呈现——贯穿他们生活的,是加不完的班、与工作强度相形见绌的薪资以及在与片方的关系中毫无话语权的被动,有被《哪吒2》激发的对中国视效行业从“五毛特效”到比肩国际一流水准的自豪,也有对“资本先行”“情绪先行”的影视生态的不满——如陈道所言,“肯定没有那么燃,没有那么振奋人心,但这才是我们的日常。”
“想做视效就得‘扛造’”这部电影的票房很高,但项目奖金的事再没人提过,唯一和“奖”沾边的只有庆功会上的抽奖。“无论一部电影做得多好,卖得多好,评价多高,都跟我们没有一点关系。”
特效师许苹与这份职业的渊源,始于两部中国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