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与通勤刚需,禁摩10余年广州深陷“电鸡”围城 - 端传媒

2024年11月22日,正在深圳参加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的巴黎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安赛龙(Viktor Axelsen),在X平台发帖称:中国的电动自行车让我想增加自己的保险额度,你真的听不到(注:电动自行车声音小)或看不到它们的到来(注:逆行、超速等违规行驶)。

此帖很快被大陆网友及媒体传播到大陆社交平台。在这个外国人言语稍有不慎就会“辱华”的年代,安赛龙的“吐槽”并没有遭到广大网民的口诛笔伐,而是迎来赞同一片。网民纷纷表示安赛龙简直是自己的“嘴替”,并希望安赛龙的“吐槽”可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100公里外的广州面临着和深圳同样甚至更为严重的“电鸡”问题。“广州苦电鸡久矣”在民间流传甚久,十余年来,从禁摩禁电到“限电”,广州不断出台各项政策“缝缝补补”,电动车保有量一直疯狂增长,到2024年底已超过560万辆。根据《202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为685万人次,同比增长14%,相比2019年增长72%。

百万“电鸡”的出行需求与广州早期道路规划遗留问题之间的空间矛盾,引发了不同人群的共同“讨伐”。2024年底,广州正式施行《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包括提高违规罚款、限速15公里等。这份“史上最严”新规在官方媒体报道中,标志着广州电动自行车管理全面规范化。

禁摩十余年,电动车疯涨

广州首次出台“禁摩令”时,老广陈生28岁。像许多土生土长的“老广”一样,从小就在自家铺头长大。

陈生高中毕业之后没有上大学,帮家里做服装批发生意。2005年陈生结婚,父母给他买了一辆广州本田飞度,那是2004年推出的新款两厢轿车,售价在9万到11万元。因为性价比高,被当时的广州市民戏称为“买菜车”,也是当时比较风靡的车型。

这辆车除了作为婚姻刚需,也为了更方便地运送货物。因为运输需要,陈生和父母每天要在店面、批发市场和工厂间往返至少一趟,多的时候一天要跑三四趟。

买车之前,陈生一家人都靠着家里唯一一辆五羊本田摩托出行,天气不好或者东西太多的时候非常不便。虽然2004年广州已经就“禁摩”召开过听证会征求民意,但那时“禁摩”并不是陈生一家想要购买汽车的主要原因。“经济条件好了,自然就想过得更舒服一点。”陈生这样说道。

对两轮代步车进行严格限制,广州可谓是“先行者”,相关政策曾引发轩然大波。

最早是禁摩托车。2005年底,广州颁布“禁摩令”,宣布2006年1月1日起市区主要路段禁止摩托车通行,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摩托车通行。

根据彼时的新闻报道,当时广州“禁摩”的主要原因无外乎是存在大量安全隐患。20多年前的广州,喜欢飞车“炸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大量摩托车飞车抢包事件发生。根据政府文件,推出“一刀切”政策是为减少污染、减少各类安全事故。

全面“禁摩令”推出的同时,“禁电令”也一并出台。2006年年底,广州市宣布停止电动车上牌上路。不过,此后十余年间,广州电动车实际上处于一种明令禁止、实际不止的状态。

“禁摩禁电”的消息从2006年传出后,刚刚“摩转轿”不久的陈生并不支持。陈生说,那时广州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发达,地铁线路只有3条,公交也不方便。虽然摩托车乱象时有发生,但完全不至于到“无法无天”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政府应该多去管理,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

陈生回忆,2007年之后,广州对“禁摩”抓得越来越严,摩托车逐渐消失在市区路面,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许多需要代步工具的市民将摩托车换成了电动车。

这其中当然有“空子”可钻。有脚踏板、无电时可蹬着走的电动助力车越来越流行。助力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纯电动车”,这也使得交警并不能处罚这类车辆的违规行为。从那以后,广州的电动车进入了野蛮生长的状态。

2014年,广州发布《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是自8年前广州颁布“禁摩禁电令”后首次发布关于两轮代步车的相关条例。

这8年间,摩托车确实消失在市区路面,但电动助力车、电动自行车禁而不止。摩托车车主转投电动车,电动车保有数量反而越来越多。新的意见稿进一步强化了8年前的“禁电令”,堵上了漏洞,希望将各种形式的电动车与摩托车一样“一刀切”,使其彻底消失在路面上。

自2006年“禁电令”发布后,受影响最大同时也因“禁摩”得益的电动车行业人士一直没有停止对“禁电”的反对。2014年的《草案》若通过,整个行业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2014年10月28日,在一场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报告会上,多名电动车生产商表示,他们有生产执照,生产的是符合行业标准的电动车。如果不合法,为什么不吊销他们的执照?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如果全面“禁电”,仅广州因电动车工厂关停导致的失业数字就达到十万以上。

会上发布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报告》还指出,全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预计达到2亿辆,是私家车的200%。

“飞驰人生”

虽然线下服装市场日渐式微、产业转移加速,但陈生行驶过无数次的运送货物道路现在依然谈不上冷清。

从服装批发集散地荔湾区的上下九步行街,到海珠区的婚纱一条街,沿途都是老城区的老街道。再从销售地去往正在清退转移的康乐村、中大布匹市场,最近的道路要经过很多城中村。

黄文浩也经常骑着电动车往返于这条路上,他2016年开始做布料服装生意,除了电动车,没有用过其他交通工具。

黄文浩也是土生土长广州人,家住天河区天平架附近。天平架是一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聚集地。黄文浩家境不如陈生优渥,并无自家门店,做的也不是自家生意,一直在帮人跑腿打工。凭借一些关系和资源,黄文浩往返于天平架、中大布匹市场和上下九之间,给雇主和买家之间送货、传递信息,以此糊口。

虽然已经结婚,也有一些存款,黄文浩始终不想花钱买一辆汽车,年近30岁的他这些年间一直靠电动车出行。

做生意近十年,他换了三辆电动车,现在这辆是2020年买的一辆改装车。他觉得这辆车外形相当“拉风”,全黑车身看上去非常大气,像一辆摩托车。这辆电动车改装后解除了限速,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他给自己的电动车起了个外号,叫“保时捷”。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454.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