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生阿嬤芳子的戰爭歲月
十四歲的夏天,芳子的人生就此改變。那年,她與神風特攻隊的隊員們在花蓮基地相遇,一張出擊前的大合照,成為她心中永恆的謎團。
在台北快樂的童年時光後,芳子因緣際會下走進了特攻隊的世界。與這些即將赴死的年輕人們朝夕相處,她看到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也感受到了戰爭的無情。
「究竟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害怕死亡?」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芳子的心頭。她試圖理解這些年輕人的選擇,也為他們的犧牲感到悲痛。
戰爭結束後,芳子與一位倖存的特攻隊員結了婚。然而,丈夫的內疚與自責卻讓他們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什麼,活下來的丈夫要不斷地責備自己?」芳子深愛著丈夫,但她無法解開他心中的結。
年逾九十的芳子,回望那段動盪的歲月,心中感慨萬千。她想告訴世人,戰爭的殘酷不僅僅是數字,更是一段段鮮活的生命故事。
「如果我現在不留下那些日子裡,年紀輕輕就消散的叫喚聲,還有誰能向後人傳達呢?」芳子決定將自己的故事寫下來,讓更多人了解那段被遺忘的歷史。
直到勝利那天
從小孩子的角度來看,戰時下還有其他令人覺得奇怪的事,像是眾所皆知的「竹槍訓練」。我們女學生手持長刀,對著假想成敵兵的稻草人,嘿呀、嘿呀地不斷突刺,刺完立刻將長刀拔出,再排到隊伍後面。
(我們這樣拿著竹槍穿刺的時候,美軍不可能像這個稻草人一樣站著靜止不動吧。)
雖然腦中這樣想著,但輪到我的時候,我還是喊著「可惡的美、英!」,用力地將長刀刺進稻草人身上。
這些訓練在當時稱為「教練」,是當作課業的一環,來進行的教育。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稱為「修練」的特別時間。雖然在室內進行上課,不過與其說讀書,不如說是在鍛練靈魂,也就是精神修養的時間。
它是這樣的一門課程:學生正坐在和室裡,學習「大和魂」或《駐防戰士之歌》(防人の歌)等日本自古以來的精神。
老師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教師,用著緩慢的語調,講著像是無止盡、說教一般的內容,說真的讓人感到有些無聊。而且長時間正坐著,雙腳發麻,十分難受。不過現在想想,那時候聽到的內容對人生是多麼地有益,對自己的人格養成也是很大的支柱,這些都是無法衡量的。
進入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後,戰局越發激烈,空襲也變得比以前加倍頻繁。原本應該要進入新學期,開始二年級的課程,但是幾乎沒有像樣的課程,而是以「勤勞奉仕」的名義,一味地從事軍隊的手工作業,例如:使用鑷子或薄刀刃的小刀,將作為飛機絕緣體使用的「雲母」礦石一片一片的剝下來。又或是賣力地製作妨害敵人電波探知器用的銀紙。將捲著像鋁箔一般的膠帶,束成一捆。變成加工室的教室裡,不時有軍人在巡視。雖然女學生們都是認真地默默工作,但是只要巡視較為鬆散一點,大家馬上就開始聊起天來了。
我們主要的話題是,當時收音機播放的流行軍歌新曲,或是稱為國民歌謠的受到大眾喜愛的歌曲,尤其是航空兵或傘兵隊唱的歌特別有人氣。
戰時為了要鼓舞士氣,有許多雄壯的歌曲一首接一首誕生,這些歌曲透過收音機的電波立刻廣為人知。不論哪個時代都一樣,年輕人對於時下流行的歌曲是很敏感的。而且能夠率先將這些歌曲記起來,對當時的我們來說是小小的娛樂,也能滿足自己些許的優越感。
在山丘上飄揚著,日之丸旗幟,
我們的眼睛,仰望著,
總有一天將滿溢,感激的淚水,
心中的火焰,在燃燒。
我們都將竭盡全力,
直到勝利那天,
直到勝利那天。
〈直到勝利那天〉
這首〈直到勝利那天〉,在這麼多戰時中的歌曲裡面,不知道為什麼,我對它的印象特別深刻。即使到了現在,只要每唱起這首歌,我就會想起那段一味地相信勝利,多愁善感的女學生時代,這讓我心中激動不已。而且「戰爭」那種處於極限的狀態,也就是被稱作「非常時期」的時代,街上空虛寂寥的風景,又活生生地在我面前甦醒。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