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立人的日知录
基本在胡说八道
导航折叠切换
首页
日常
所思
无语
录古
小太阳
学习资料
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华学术·有道)(附epub文件)
在唐代,无论及第举子还是旨授官,皆须遵守一定的守选规则,守选期满后经过铨试,方可授官。这便是唐代选官的铨选制度。本书全面论述了这一庞杂而繁琐的选官制度及其相关问题,详细分析了唐代士人如何通过吏部铨试进入仕途,以及在职官吏如何进行铨选,生动展现了唐代士人在求仕途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历程,并从整个唐代选举体系的角度考察了铨选与文学的关系,发学界积年之覆,填补空白,是史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厘清唐代及第举子入仕、在职官吏考评全过程☆生动展示唐代文人求仕之路☆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典范之作作者简介
录古:宋世风俗
《日知录集释》卷一三:《宋史》言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馀憾。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以示意向。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呜呼!观哀平之可以变而为东京,五代之可以变而为宋,则知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也。剥上九之言硕果也,阳穷于上,则复生于下矣。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竞。宋自仁宗在位四十馀年,虽所用或非其人
录古:两汉风俗
《日知录集释》卷一三: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至其末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故范晔之论,以为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所以倾而未颓决而未溃,皆仁人君子心力之为。可谓知言者矣。使后代之主循而弗
‹‹
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