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文怎么写?就一个字,抄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僚国家。官僚治国,公文是少不了的。现在也一样,各个机关里,最少不了的人就是秘书。头头脑脑的讲话、发言,都可是出自他们之手。写公文,自有一定的格式。于是就变成了一件技术活,而不是艺术活。既然是技术,就有窍门,只要掌握了,就不是个事。但有的人连这个窍门也懒得去学,只好抄了,反正格式都一样。

古代公文怎么写?就一个字,抄

想必抄袭公文这种事,领导也是心知肚明的。宋朝的太祖赵匡胤就曾经说过:“我闻学士草制,皆捡前人旧本稍改易之,此言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秘书们草拟文件,都是拿旧文稍作改动即可,简直就是依样画葫芦,真轻松。想必赵匡胤心里也是挺憋屈的,我当皇帝容易吗?整天食不甘味的,你们可倒好,翻翻旧文章,摇摇笔杆子,就万事大吉了。你们这份俸禄挣得可真容易啊。虽然领导心知肚明,但也无如之何。天下文章一大抄,自古以来的不易之理,有什么办法呢?且去抄吧。古代公文怎么写?就一个字,抄

但就算是抄袭,也是一个技术活。抄的好,青出于蓝。抄的不好,遗臭万年。更有的人,懒到极致,原文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可就真是糊弄人了。还是宋朝,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了这样一件糗事:

秦会之丞相卒,魏道弼作参政,委任颇专,且大拜矣,翰苑欲先作白麻,又不能办,假手于士人陈丰。丰以其姓魏,遂以“晋绛和戎”对“郑公论谏”。久之,道弼出典藩,而沈守约、万俟元忠并拜左右揆。翰苑者仓猝取丰所作制以与沈公,而忘易晋绛、郑公之语。

陆游说的是这么一件事:南宋宰相秦桧死后,参知政事魏道弼颇受高宗的宠幸,很有做宰相的前途。翰林院,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就想提前写好任命魏道弼为宰相的文书,但又写不出来,就让一个叫做陈丰的读书人去写。这个陈丰也不含糊,写得一手好文章,里面有这两句“晋绛和戎”“郑公论谏”,为什么这两句对的好呢?因为魏道弼姓魏,乃三晋之姓也。要说这文章写得真是好,如果魏道弼真做了宰相,和这文章简直就是绝配了。事与愿违,这个魏道弼最后去做地方官了,宰相换了别人,一个姓沈,一个姓万俟。这样一来,翰林院急了,弄巧成拙,最后硬着头皮把陈丰预先写的文书交了上去,这帮人也真是废物,竟然一点不改,还是“晋绛和戎”“郑公论谏”,完全驴唇不对马嘴。

至于现在的秘书怎么样,你看看大大小小领导的讲话、发言,大概就明白了。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50.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