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旅美双语作家、译者张洪凌向汉学家白睿文推荐作家方方的小说《软埋》,已是疫情前。近7年过去了,方方、白睿文、这本小说和方方其它的作品,都发生了之前没有想到过的改变。历史在小说中转向,也在现实中转向,待三人再围炉重谈这部小说和这些年经历的风暴,于虚于实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洪凌擅长中英文写作,也是转动门把手的译者,她曾首次向英文世界介绍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也曾将门罗的作品带给中文读者。
2016年冬天,我回故乡武汉探亲时,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本武汉作家方方的新书。书名很奇怪,叫《软埋》,是我闻所未闻的一个字眼。但作者方方却是我十分熟悉的一个作家。早在80年代初,我和方方就在武汉大学的同一栋女生楼里住过一年。那时,她的处女作《大篷车上》刚刚入选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候选名单。后来从对她的一些访谈中得知,她虽然出生于南京的名门望族,两岁时就随父母搬到武汉居住,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因为父亲早逝,她在上大学前曾做过四年的装卸工帮寡母养家糊口,拉板车、扛大包,跟男人一样吃苦耐劳,也听他们说粗话骂大街。对我们这些刚走出高中校门的小女生们来说,方方让我们羡慕的不仅仅是她的文学成就,还有她坚韧丰富的人生体验。
不过,真正让我成为她文学“粉丝”的,是在1987年。那一年,她发表了四部中篇小说,每一部都展现出文学风格的蜕变与成熟。其中最让我震撼的,当属《风景》。这部小说通过一个仅存活15天的亡婴之口,描绘了武汉一个码头工人家庭从文革到改革开放时期动物般凶猛的生存状态。它以独特的超验视角、冷酷犀利的诗意语言,以及悲悯的人道情怀深深打动了我。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的文坛引发了热烈反响,还被后世公认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从1982年初登文坛至今,方方已发表一百多部小说和散文,屡获殊荣。1989年,她凭借《风景》荣获全(中)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10年,她的《琴断口》和《水在时间之下》分别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茅盾文学奖提名。她的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葡、日、韩、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并在海外出版。2007年,方方当选湖北省作协主席,并担任这一职务直到2018年卸任。2017年4月,她的长篇小说《软埋》荣获民间举办的第三届路遥文学奖。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该书因被指责为“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反攻倒算”而被停印下架。
这部从多重视角回忆土改运动的小说,以地狱逆行和现世顺行的双向结构,将个人记忆的深渊与历史暴力的层层浮现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创伤如何在遗忘中被软埋,又如何在回溯中显现。整部小说犹如来自历史深渊的回声,直击人心,读后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我感到这样一部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如此重要的作品,不能局限于中文语境,必须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到它的价值。于是,我主动联系了知名汉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白睿文教授,希望他能翻译《软埋》。
联系他时,我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白睿文不仅翻译过如余华的《活着》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中国文学经典,还在学术界享有盛名。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亚洲语言文化系的教授兼中国研究中心(CCS)的主任,还在电影、电视与媒体系担任兼职教授。他的学术成就横跨现当代中国文学、电影及文化研究领域,同时还是中美多家媒体的评论员,经常就中国电影、文学、社会与文化话题发表评论。这样一位忙碌的学者,能有时间和精力接受翻译《软埋》的重任吗?
没想到,白睿文一口答应了。原来,他也一直在关注方方。不过,直到2019年,他才找到时间动手翻译。但谁也没想到,这样一次出于热爱文学的自发活动,在 Covid 疫情爆发后竟被污名化为“西方反华势力操纵的阴谋”。一直对中国非常友好的白睿文教授也被污蔑为美国中情局的间谍。而这一切,都与方方在武汉封城期间撰写的广为流传的《武汉日记》有关。
2020年初,白睿文在网上读到方方的封城日记后,深受感动。他认为,这是一份来自疫情爆发中心的珍贵记录,不仅展现了封城中武汉市民的日常挣扎,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中国视角。于是,在征得方方本人的同意后,他暂停了对《软埋》的翻译,开始夜以继日地赶译《武汉日记》。他每天翻译三到五篇,与方方的创作几乎同步。2020年6月,《武汉日记》的英文版正式出版。
《武汉日记》在国际社会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被许多读者视为记录疫情初期的重要文本。然而,它被一些人指责为“抹黑中国形象”,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方方本人的作品在中国大陆被全面封杀,社交媒体账号被禁用,所有出版渠道被关闭。两人成为网络攻击对象,甚至收到死亡威胁。
如今,这本2017年在中国被下架,又在疫情期间被耽搁的《软埋》终于以英文版的形式面世了。对于这部命途多舛的作品,作为作者的方方和作为译者的白睿文有怎样的感触?他们如何解读小说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又如何回应作品在创作、翻译与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争议与挑战?方方的另一本新书《是无等等》也在台湾出版,以耳目一亮的侦探小说形式揭露中国现实。此书的辗转出版,又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故事?
我们组织了一场文字对谈,以下为对谈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