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续焚书》:东土初祖,即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自西天来东,单传直指明心见性直了成佛之旨,以授慧可,遂为东土初祖。盖在西天则为二十八代尊者相传衣钵之祖,所谓继往圣之圣人也,犹未为难也;在此方则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之祖,所谓开来学之圣人也,难之尤难焉者也。
呜呼!绝言忘句,玄酒太羹,子孙千亿,沿流不绝,为法忘躯,可谓知所重矣。
翻译:
中国佛教的初祖,就是西方佛教的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他从西方来到中国,直接传授了明心见性、直了成佛的真谛,传授给了慧可,于是成为中国佛教的初祖。
李贽《续焚书》:东土初祖,即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自西天来东,单传直指明心见性直了成佛之旨,以授慧可,遂为东土初祖。盖在西天则为二十八代尊者相传衣钵之祖,所谓继往圣之圣人也,犹未为难也;在此方则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之祖,所谓开来学之圣人也,难之尤难焉者也。
呜呼!绝言忘句,玄酒太羹,子孙千亿,沿流不绝,为法忘躯,可谓知所重矣。
中国佛教的初祖,就是西方佛教的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他从西方来到中国,直接传授了明心见性、直了成佛的真谛,传授给了慧可,于是成为中国佛教的初祖。
《续焚书·与周友山》:
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祸来又不即来,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但等死之人身心俱灭,筋骨已冷,虽未死,即同死人矣。若等祸者,志虑益精,德行益峻,磨之愈加而愈不可磷,涅之愈甚而愈不可淄也,是吾福也。
夫福来何以受之乎?唯有礼三宝佛教中的佛、法、僧,塑佛诵经,以祈国泰民安,主寿臣贤而已。又何以销之乎?唯有撙节刻厉,昼夜读书,期与古先圣哲合德而已。
《续焚书》,明末李贽著,是李贽对传统思想的反动的证明,故曰“焚书”,谓只得焚烧去也。录几篇,同时以白话译出,先贤的风采,叫人仰止。
凡为学皆为穷究自己生死根因,探讨自家性命下落。是故有弃官不顾者,有弃家不顾者,又有视其身若无有,至一麻一麦,鹊巢其顶而不知者。无他故焉,爱性命之极也。孰不爱性命,而卒弃置不爱者,所爱只于七尺之躯,所知只于百年之内而已,而不知自己性命悠久,实与天地作配于无疆。是以谓之凡民,谓之愚夫焉者也。
唯三教大圣人知之,故竭平生之力以穷之,虽得手应心之后,作用各各不同,然其不
“共和”二字,最早出自周厉王出奔,《史记》认为所谓“共和”,乃二相辅政之谓。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否认了司马迁的说法,而是认为所谓共和,乃是共伯和,是一个人。
《日知录》卷二五“共和”条:
《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奔于彘,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二相乃共立太子静为王。」以二相为共和,非也,《汲冢纪年》:「厉王十二年出奔彘。十三年,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号曰共和。二十六年,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此即左氏王于朝所
古人记牛鼻子者甚多,多穿凿附会,故事往往大同小异,但也有小意思者。特录入几个。
《池北偶谈》卷二十二记载了一个崂山道士:
崂山又名劳山,在即墨界,山中多一二百岁人。有高密张生者,读书道观。观有老道士,形貌怪丑,执樵苏之役,张意忽之。一日买二牛,其家去山百里余,若无人遣送,方踌躇顷,道士忽谓张曰:“君似有所思,得勿以牛故耶?吾为君送之。”张异其言,逡巡已失牛。比归,问家人,曰:“某日某时,有道人送二牛至。”忆其时正立谈顷也。自是知非常人,颇礼之。又一日,张为其徒说《周易》,道人从窗外听之,
《日知录》卷一论经义:
爱恶相攻,远近相取,情伪相感,人心之至变也。于何知之?以其辞知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是以圣人设卦以尽情伪。夫诚于中必形于外,君子之所以知人也。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先王之所以铸鼎也。故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身之防,御物之智,其全于是矣。
这段文字大概说明的《易》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尽情伪”,所谓情伪,就是真假,所以《易》就是用来明辨是非的。具体怎样辨呢?通过辞,言
摘自《孩子、家庭与人世间》,温尼科特著。
不要以为悲伤的婴儿需要被上上下下地摇晃,直到他们露出微笑。他们有值得悲伤的事情,你只需要安心等待,悲伤就会结束。
《清代野记》记载亲王干政由来:
清祖制,亲王皇子等毋得干预政事;与大学士相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兼师傅者,或称老师,自称或门生或晚生,从未有称大学士之别号,如嗣醇王载沣呼李文忠曰少荃者。
当文宗崩,穆宗孩提,天下又不靖,慈安柔顺不敢负重任,慈禧位卑又恐不孚人望,思得一重望之亲贵佐理之,于是廷议推奕欣为议政王,总理军机大臣。此本为权宜之计,非永远定制也。
奕欣既议政,本有百官总己之权,于是向之以老先生、老师称大学士者,遂一变而为官称,如称李文忠为李中堂,左文襄为左中堂,犹不敢庞
近年,談及香港左派歷史,比較多回顧1970年代的學生及激進青年運動,一般稱作「火紅年代」。當中有些受當時西方左翼思潮影響的年輕人,成為自由社會主義者(libertarian socialist),也有些人組成過左派小組織,例如「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新苗」以及後來的「四五行動」;也有一些無政府主義者組成小團體,例如黑鳥樂隊及民眾劇社。以上的左翼青年在1970年代也多少有參與《70年代雙周刊》(1970-78)的出版,因此,連媒體也出現了不少有點懷舊味道的特寫文章。
满清以八旗兵起事,八旗制度被视为国家根本。旗者,特有的奴隶制也。旗主为主,旗民为奴。虽世事更替,主奴的关系礼节却很严格。
据《清代野记》记载:
道光朝大学士松筠秉政,上什倚重之,忽请假数日,上不之异也。
次日,军机召见奏对毕,上忽问曰:「松筠何事请假?」一满军机对曰:「因该旗主家有白事,松筠照例前往当差。」上曰:「汝往视之,如无甚要事,可命其早日销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