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户户送(Deliveroo)日前宣布,将在4月7日撤出香港。其实随着去年我们收到越来越多外卖员对Keeta(美团)的投诉,而急剧减少对户户送的投诉时,已预见户户送「迟早执笠」,香港外卖平台将从三国鼎立,回复之前两强争霸的局面。
户户送撤出香港,与Keeta 占据大部份市场有莫大关系。公众舆论和媒体报导也几近众口一词,除了说疫情后市民北上消费,令外卖热潮冷却,就是说Keeta 资本雄厚得「以本伤人」,把户户送打得败走,更担忧若Keeta 独大,情况会更恶劣。也有评论针对资本的来源地,论述来自大陆的KeeTa (进入香港后改名Keeta)打败来自英国的户户送,充满对香港政治现况的投射。
「令人怀念」的户户送表示,属下200名「员工」将获得劳工法例的法定权益,甚至有多于法例规定的遣散费。至于旗下12000名从来不被视作「员工」的外卖员,就没有这个福份,只有「过档」到foodpanda 的机会,但曾被foodpanda 解雇的外卖员未知能否获益。而社会较少关注的是,有部分外卖员正在等待意外保险补偿,以及正在循法律程序追讨工伤赔偿,户户送不置一词,清盘后的追讨前路仍是未知之数。
香港主流对事件的即时反应,主要停留在市场占有率及其对收费和价格的影响,并不令人意外。但户户送是在香港扎根十年,与foodpanda 长期瓜分香港市场的跨国企业,居然不足两年就被Keeta 逼得撤出香港。说Keeta 以银弹暴打对手,为何是户户送先倒下,而不是foodpanda 呢?
这就不光是谁财雄势大就足以解释,而与外卖平台的策略息息相关。与其他企业比较,外卖平台并不一般,它是以AI(人工智能)和演算法为关键设备,决策最依赖AI。
户户送撤出香港,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对人的操控不够Keeta 彻底。
AI@市场定律
很多人认为食物外卖业的运转逻辑是:外卖平台公司抽取食肆某比例的佣金,及消费者的运费,以支付外卖员工资,及作为平台公司的盈利。
但环顾全世界,外卖平台公司并不是赚大钱的,甚至是长期亏蚀的行业,却总能吸引到投资者不断注资。为何蚀本生意有人做?说穿了,就是因为外卖平台天天收集大数据,让AI运算,一直保持着科技前景的吸引力。再说,外卖平台的大数据和训练出来的AI模型,真的只用在食物送递方面吗?这就是平台公司经营者的核心利益所在了。
纵使平台公司背后有「大水喉」不断注资,可以不计赚蚀,但其首要目标需要扩大市场和争夺市占率。即是设法令食肆和消费者的数量、和使用平台的密度越来越高,同时又有大量外卖员随传随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率,这是平台公司决策者及其AI模型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