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卷二八:
古之名士犹不肯与戚畹同列。魏夏侯玄爲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色。宋路太后颇豫政事,弟子琼之宅与大常王僧达并门。尝盛车服卫从造僧达,僧达不爲之禮。琼之以诉太后,太后大怒,告上曰:「我尚在,而皆陵我家,死後乞食矣!」欲罪僧达,上曰:「琼之年少,自不宜轻造诸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罪?」
戚畹,犹戚里,借指外戚、亲戚邻里。
王僧达, 南朝宋官员,官至中书令。是东晋王导玄孙,宋太保幼子,属于豪门。
古时候的名士都不愿意和皇亲国戚同坐。魏国的夏侯玄担任散骑黄门侍郎时,曾经去觐见皇帝,却被安排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着。夏侯玄感到很耻辱,很不高兴,脸色都变了。宋朝的路太后经常干预朝政,她的侄子琼之的住宅和朝廷大常卿王僧达的住宅是相邻的。有一次,路琼之带着很多随从,乘坐豪华的马车去拜访王僧达,但是王僧达却没给他好脸色看。问他,过去给我赶车的路庆之是你的什么亲戚?琼之闹了一个大红脸。不仅如此,客人走后,王僧达一把火把琼之做过的床烧掉了。琼之就回去向路太后告状,太后非常生气,向皇帝告状说:“我还活着,他们就敢这样欺负我家,我死了以后,我家人岂不是要饭的!”太后想要惩罚王僧达,皇帝说:“琼之年纪轻轻的,本来就不应该随便去拜访诸位王爷。王僧达是贵族的子弟,怎么能因为这件事就惩罚他呢?”
王僧达还有一件事,可看出此人的狂傲。何尚之也算是一个贵族,官至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可说是位极人臣了。他退休后又被返聘,很高兴,就在家里大宴群僚。之前他去请王僧达,看到王僧达养了一群鹰犬玩儿,就劝他把这些玩意都放归山林,好好做事。这位何老头本来倚老卖老,想要拿捏后辈,不料王僧达不吃他这一套,只说了句“我有一条老狗,放走了没地方去,又回来了”,暗中讽刺何尚之退而不休。
两晋南北朝的门阀观念很重,任你是皇亲国戚,在豪门士族眼里,一样都是不入流的东西,谁也不会拿正眼瞧你。历史的洪流滚滚,南朝的乌衣巷,终于湮没于草莽,心气再高,也不免做了历史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