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骗了你,赵匡胤可能死于心血管病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历来是一个谜。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烛影斧声”,也就是赵匡胤死于其弟赵光义之手,是被谋杀的。而太宗赵光义的即位,是为篡位。

什么是烛影斧声呢?野史中言之凿凿,其中最著名、最被人相信的是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且看这本书里对太祖死时情况的记载:

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拄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单从这个记载来看,太祖夜间游赏,本来天朗气清,令人心旷神怡,不料忽然愁云惨淡,风雪交加。太祖没了赏景兴致,赶忙回去避雪,还不忘叫来开封王,也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喝酒。他们喝酒时把宦官宫女等闲杂人等全部赶走了。喝完酒睡觉,一觉醒来,太祖已经咽气,太宗即位于灵柩前。

这就是烛影斧声的全部。这里说的斧,有人认为是斧子,是太宗用斧子砍死了太祖,这种说法完全是扯淡。试想,太祖贵为天子,难道在卧室内摆放这一把杀人利器大斧头?况且,就算太宗想要结果太祖的小命,也不会采用斧劈这么明目张胆的举动。否则他真是傻的可以。既然不是真的斧头,那这个拄斧是什么东西呢?在关于宋朝的笔记中,拄斧这个词也多次出现,比如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涑水记闻》卷一)

(太祖)引柱斧击折其上腭二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

(张)文定就大盘中以手取食,帝用拄斧击其首。(《邵氏闻见录》卷七)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拄斧是帝王随手能用的一个东西,可能就是帝王的礼器之类的东西,既然能随手可用,而且还是用来击落大臣的牙齿,可见它也不是斧头,不然断落的可能会是脑袋而不是牙齿。

既然太宗不可能用斧头砍死太祖,那么是用什么方法呢?有人说是下毒。因为在历史记录中,太宗似乎是一个下毒高手,李煜就是被太宗用牵机药毒死了的。但在太祖死亡的那个夜里,根据文莹的记载,太宗是被临时召进宫里和太祖喝酒的。既然是临时,也就没有准备毒药的可能,除非太宗平时身上随时都带着毒药,但从情理上讲,这根本不可能,除非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而且,文莹的记载先是说“宦官、宫妾悉屏之”,即太祖太宗哥俩喝酒时,已经把宦官宫女都打发走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现场只有他们两个人,怎么会有看见兄弟俩动作,并听见太祖“好做好做”的声音呢?甚至连二人“鼻息如雷霆”的声音也听见了。真是不可思议。这里的记载绘声绘色,如在目前,根本不可能是现场只有哥俩所能有的,可见,这段记载不过是小说家言罢了。

那么太祖是怎么死的呢?正史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宋史》卷三只有一句话记载了太祖的死亡: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至于是怎么死的,没有说明。

后人推测,宋太祖赵匡胤可能是死于过量饮酒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太祖嗜酒,史书中多有记载。赵匡胤之所以“被”黄袍加身,也是因为喝醉了酒。《续资治通鉴长编》:

太祖醉卧,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震原野。

癸亥,上步自明德门,幸作坊宴射。酒酣,顾前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临清王彥超

还有杯酒释兵权等等,都说明太祖嗜酒成性,有人说太祖未必病酒,因为他明确说过“沉湎于酒,何以为人?”的话,但这只是其一,这句话后面紧接着就是这一句“朕或因宴会至醉,经宿未尝不悔也。”说明太祖宿醉是经常有的事,虽然他后悔,恐怕也是积习难改。而且,综观宋朝的几个皇帝,很有几个是因为中风或心血管疾病而死的。就是太宗,可能也有此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晋王,即赵光义)尝疾病,殆不知人,上亟往问,亲為灼艾,王王痛,上亦取艾自灸,自辰及酉,王汗洽苏息,上乃还。疾良愈,复往视之,赐以龙凤毡褥。

赵光义发病乃至“不知人”,即失去意识、昏迷,太祖赐给他毡褥保暖,很可能就是中风的症状。其他皇帝多有因此病而去世的,比如真宗得风疾,至于不能和大臣沟通。仁宗曾经“暴感风眩”,以至于在受朝时“冠冕欹侧”,像是瘫痪了样子;神宗曾对身边的内侍说自己“足跌头痛”等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可见,赵家人对此病是有遗传的。

而且,宋太祖的发病,并不是一直以来所谓的突然发病,第二天就死去。应该是已经发病多日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上不豫,驿召守真至阙下。壬子(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也就是赵匡胤死的前一天),命內侍王继恩就建隆观设黃籙醮,令守真降神。

是说太祖生病了(不豫),通过驿站招来道士守真给他做法祛病。守真是谁?守真名张守真,是一个钟南山的道士。钟南山离开封那么远,即使通过驿站快马加鞭,没有几天也是不行的。结果张道士到达开封的第二天,太祖就去世了。由此可见太祖并不是身体好好的就突然去世,而是有一个生病的过程。那么太祖得病而死,就可以肯定了。

至于太宗是不是篡位呢?因为太祖生前并没有立下继位遗诏。所以,在他弥留之际,谁能在身边,谁就有了继位的资本。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说,太祖弥留之际,皇后让太监王继恩把太祖的儿子秦王赵德芳叫来,托寄大事。但这个太监,可能平时和赵光义关系比较好,甚至也怂恿过赵光义做天子,并没有招秦王,而是直接去了晋王府,告知晋王赵光义,太祖眼看不行了,你赶快去继位吧。于是晋王首先到达太祖的床前,皇后一看傻眼了,儿子没来,小叔子倒来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只好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太宗当时答应得好好的,说什么“共保富贵,无忧也”,但后来秦王还是不明不白地死了,只在小说中留下了一个“八贤王”的形象。

所以,历史真相可能是太祖病死,太宗不光彩地继位,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27.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