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在外国人面前装门面,结果亡了国

统一的中国自东汉分裂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中华大地烽火连天,各路天子你方唱罢我登场,闹得沸沸扬扬。其中主角很多竟然是胡人,比如在北方,自西晋灭亡,就一直是胡人的天下。中华的道统在一片战乱中慌忙向南方逃去,那里当时还是蛮夷之地,有的是高山深泽,有的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南方文明的开花结果,还要等到五六百年后。

所以,逃到南方的中华文明的代表人物,面对当时的地理社会现实,大概是心里比较气馁的。好在中华文化已经成熟发达,有的是奇巧淫技和奢靡的享受。既然开拓难有作为,干脆就破罐破摔,好好享受一番吧。南方的几家政权,东晋,宋齐梁陈,除了宋武帝有那么一点开拓的精神,其余的都在往死里作。反观北方,虽然胡族肆虐,但正因为是胡族,处于少数人的地位,也懂得拉拢汉族的道理,怎么拉拢呢?就是推崇中原文化,洗脱身上的草原气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北魏,不但把国度迁到了中原的洛阳,还改掉了族姓,变成汉姓。衣服也要穿汉人宽大的丝绸缎子。总之是处处学习中华文化。所以就有了一个奇怪的结果,在汉族的新根据地南方,汉文化江河日下,反而是胡族的占领区,汉文化保存了下来,还发展得勃勃生机。

文化昂扬向上的地方,必然要吃掉文化堕落的地方。北魏统一北方后,汉文化勃兴,再加上胡族的进取精神,一个统一帝国马上就要诞生了,但不是北魏,而是杨氏的隋朝。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其实原来姓普六茹,这个怪异的姓氏是鲜卑姓。据说杨坚的祖上是汉朝大名鼎鼎的杨震,这恐怕是自己贴的金。但应该是汉族,只是在北方待的时间长了,鲜卑化了。杨坚当了皇帝后,大力阻击胡化逆流,重新让中华文化占据了领导地位。可惜生性刻薄猜忌,晚年大搞肃反,不但杀掉几个重臣,连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觉得不放心。最后总是装老好人的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的首都虽然在长安,但洛阳却是他的经济首都。

隋炀帝喜欢搞大动作,因为自己继承了一个颇为富强的大帝国。他喜欢向世界夸耀自己的富强。《隋书》记载: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隋炀帝杨广认为自己的国家现在富强了,世界第一了,大有一种孤独求败之感,放眼望去,天下谁是敌手?他想着建立秦皇汉武那样的事业,但太平盛世,无从下手。这怎么办呢?总得让世界知道自己的厉害吧?于是就建造了华丽的宾馆,然后派人出使国外,邀请外国人来中国走走,看看。不但能大开眼界,还有实际的好处拿。对于不识抬举的人,就要发兵攻打。

外国人也不是傻瓜,自然都欢欢喜喜地来了。615年正月,杨广大宴百官,各国的使节也蜂拥而至,整个洛阳好不热闹,就像搞了一个联合国大会一样。都有哪些国家呢?史书记载:

十一年春正月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mohe)、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玆、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遣使朝贡。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杨广就在洛阳端门外大街上让人唱起了大戏。场子绵亘八里,动用歌伎近三万人,乐声在几十里外的地方都能听见。西域的商人要跟中国人做买卖,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炀帝就下令让各个店铺都装修得焕然一新,规格统一,店里满是贵重物品,连卖菜的都要垫以龙须席。当这些商人从酒店饭馆前经过时,不管人家饿不饿,店家都要把人请进去吃饭,不收钱,放开了吃。吃完后还要吹牛逼说:“我们大中华可丰饶啦,吃饭喝酒从来不要钱。”街面上的大树,要用丝绸包起来。有些胡商见了,心里就犯糊涂:“这中国也有吃不饱饭穿不起衣的人,为什么不把这些丝绸给他们用,却用来缠树?”

当然,胡商不知道的是:神州许多时候,都是对本国百姓狠毒;对外国谄媚。杨广对自己的子民怎么样,大家都是明白人。一句话,就是不把他们当人看。开凿大运河,三伐高句丽,修长城等,动辄百万计。

杨广这样糟蹋人,最后逼得造反。他被造反的卫兵捉住,他知道自己死到临头了,竟然还装糊涂,问:“我何罪至此?”好像自己有多委屈一样。造反头目马文举说:

“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

我们神舟的独裁者在临死前被审判的,杨广算是第一人吧。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52.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