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杀人,后果很严重

一向以大圣人形象示人的孔夫子,其实手上也沾过别人的鲜血。温文尔雅的孔老夫子杀了谁呢?他杀的人叫做少正卯。少正卯这个名字看着挺别扭,现在谁叫这名字啊。别看这别扭的名字,其实大有来头。春秋那会儿的人,姓氏一般都是从祖上的官职或封地传下来的。就拿少正卯老说吧,少正是他的姓氏,卯才是名字。为什么姓少正呢?这是因为周朝有一个官职叫做少正的。少正卯祖上是做这个官的。

到了少正卯这儿,他本人是鲁国的大夫。周朝时的大夫是个什么概念呢?大家都知道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就是按辈分排位,周天子最大,下面是诸侯,诸侯下面是卿大夫,大夫下面是士。这些都是统治阶级,权力不小。

孔子为什么能杀掉作为统治阶级一员的少正卯呢?因为孔子当时一不留神做了鲁国的司寇,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之类的吧,别看论语里孔夫子总是累累如丧家之犬,其实他也风光过几天。孔子本身出身不好,是野合生的,而且祖上也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物,虽然孔子看不起农民,但他年轻时“贫且贱”,比起农民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孔子诛杀少正卯的理由是什么呢?

孔子杀少正卯这件事,最早的记载是在《荀子》一书里。《荀子•宥坐》里有一段话,写出了孔子杀人的理由: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孔子才当了七天鲁相,就开了杀戒,他的学生看不明白,就问老师原因。孔子信誓旦旦地说,少正卯这个家伙,有五条该死的罪状,一是内心通达明白却邪恶不正,二是行为邪僻而顽固不改,三是言论虚伪而能说会道,四是专门记诵一些丑恶的东西而且还能记得住,五是专门赞同错误的言行还进行润色。

现在让我们来琢磨琢磨这些理由,到底少正卯犯了什么死罪呢?我是一条也没看出来,这全部是诛心之论啊。尤其是第一条,是在警告我们,人不能太聪明,脑袋太灵活就有危险。做人就要做傻子,这样才安全。这算什么罪名呢?恐怕充其量也就是个“莫须有”,秦桧的老祖宗原来在这儿。

其实这些所谓的罪名,都是思想罪,也许孔老夫子看不惯少正卯这个人,嫌他思维太活跃,就把他杀了。从《荀子》的记载中我们也能看到,少正卯不是一般人,他是鲁国的“闻人”,就是名人。为什么是名人呢?据说,少正卯很有才,也在到处讲学,招收学生,孔子的很多学生,都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了,致使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这才惹得孔夫子不快。大家都知道,古代学生向老师学习,不是白学的,也要缴纳学费。那是的学费就是干肉。据说孔夫子有学生三千,这么多学生的干肉数量很是可观的,也难怪孔夫子在吃上面特别讲究,肉切得不正不吃,要吃就吃切的细细的肉。现在冒出来一个少正卯,且不说他是一个思想犯,就冲他要砸自己饭碗这件事上,也得给他点颜色瞧瞧的。正好孔子做了司法部长,手中有了权力,就把少正卯给杀了,自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孔子竟是第一个以思想罪杀人的人。难怪儒家以后走向大一统路线,搞专制,老祖师的基因遗传下来了。

不过,对于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也有人认为是假的。为什么呢?首先,记载这件事的头一本书是《荀子》,荀子的年代离孔夫子都好久了,难免有胡说八道的成分在里头,而且,最重要的是,孔夫子一生最威风的事,为什么论语里面毫无痕迹呢?而且,荀子这个人,本身比较复杂,虽说他是儒家集大成者,恰恰是因为集大成,才又生发出许多异端思想。比如,孟夫子说性善,荀卿偏要说性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要加强刑法。荀子有两个个学生最出名,就是韩非和李斯,这两位高足,偏偏都是法家。有人就认为,《荀子》里的那段话,也许是韩非加进去的,是为了兜售自己的法家思想,告诉人们,连儒家大师孔子都实行严刑峻法,可见法家理论的正确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凭孔子的身份,不能够杀掉一个大夫。我们前面说了,孔子出身不好,没地位,虽然一时当上了司法部长,但在那个干什么都讲究个身份地位的时代,恐怕他也没有权利去杀死一个大夫的。

不管少正卯是不是孔子杀的,这段公案之所以重要,依我看,是因为它第一次以思想的罪名杀人,此路一开,我民族浩劫无穷了。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36.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