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痛恨外来语

张之洞作为著名的“清流”,对外来事物十分痛恨。晚清时期,风气渐开,中西交通,原本落后的清国人,自然是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充满欢迎与好奇的。西方不好学,但近在身边的日本,是一个不错的榜样。当时很多的日本语传入中国,为中国人所接受使用。对此不正之风,当时身为学部大员的张之洞曾命令禁止。

1908年2月1日,《盛京时报》刊出《张中堂禁用新名词》的一条短新闻:“闻张中堂以学部往来公文禀牍,其中参用新名词者居多,积久成习,殊失体制,已通饬各司,嗣后无论何项文牍,均宜通用纯粹中文,毋得抄袭沿用外人名词,以存国粹。”张之洞既为清流领袖,当然是很看重所谓“国粹”这种东西的,有了国粹,就有了大国的自信。其实所谓清流,也不过是顽固地坚持所谓的中华固有之道德文化罢了,他们眼里的国粹,大概也属于这一范畴。留日归国的汪荣宝曾和叶澜在1903年编纂出版过新名词词典《新尔雅》,风行一时。学部司员作出推荐,张之洞指著汪的名字说“是轻薄子,不可用”。还有翰林奉派出国辞行,说:“到国外见到的情形,随时向中堂‘作报告’。”连说两句,张都不理。来人以为他没有听见,又说了一句。张说:“我不愿听这亡国之音。”一句“作报告”就有亡国的力量,在张忠堂眼里,大清国也真是脆弱得很。

张之洞有次请幕僚路孝植拟办学大纲,见拟文有“健康”一词,便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然后把文件扔给路孝植了 。路孝植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回了一句:“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于是张之洞无奈之下,只好将“日本名词”改称“日本土话”。这个故事很适合现在某国的爱国人士来看,他们的祖师爷张之洞,当年也是抵制外国名词的,只是把来自日本的“名词”改为中国本土的“土话”,就有点不知所以然了。名词当然不等于土话。如果把所有新的名词都换成土话,恐怕中文早就灭亡了。

张之洞不久就死了,清国也很快完蛋了。幸甚至哉!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153.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