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中国人的耽美书写:琼瑶以书写爱情为事业,信仰爱情为志业

华国美学就是以耽美与夸饰为基调,以浓烈的感情与鲜艳的色彩,经由艺术、文学、流行文化进而建立中华民国史观。2024年12月11日,新北市的图书馆展示琼瑶的作品。摄:陈焯煇/端传媒琼瑶于12月4日辞世,并事先拍摄短影片,以感性方式娓娓道来她对生命尊严的看法。画面有山有水,配乐是李叔同(弘一法师)作词的《送别》。她以优美方式离世,并以身体为表演剧场,可说是贯彻其一生的信仰。写爱情小说与影视改编是她的事业,而爱情则是她的志业与信仰。她的小说与影视作品常被批评做作,现实人生的感情与婚姻也同样戏剧化,这值得

香港青年学佛笔记:尽做之后放下,“佛也做不到,放过自己吧”

困局面前,“是否真的要那么离地,打坐就算呢?没有敌人即是怎样?”觉明师父说现在佛教有时会结合科学去讲解,用字也有改变,较落地一点,“以前会觉得佛教比较远。”摄:Ryan Lai/端传媒“咚,咚,咚……”位于香港昂坪一隅的梅村里,在寺前草地、空地散步聊天的人,听到钟声的瞬间都停了下来,回到自身的呼吸,山野中只回荡着钟声的余音;另一边厢,法鼓山青年禅营的禅堂里,近百个年轻人鱼贯而入,安坐到蒲团上,静待法师分享。禅修和佛学近年频频出现在众人视野,“佛系”渐渐由一张盘坐床前、连系“躺平”的Meme图,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