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款说不出口的游戏⋯⋯ - 端传媒

我们不会主动提及禁忌的幻想、罪恶的喜悦、耻辱的回忆,但乐意将自己想象成会被社会所接受的体面人,想象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地长大、有所成就,没有内心深处的挣扎,没有背叛过别人,没有光天化日下不可以说出的秘密。

但我们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作为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游戏承载了人性中许多灰色。反正不会有人真的受伤,偶尔放纵一下有什么不好的呢?许多人的游戏启蒙是在学校电脑课偷偷打开网页小游戏,扮演对世界不屑一顾的流浪汉,狂扁无辜的小朋友、朝路过的行人丢啤酒瓶,消消整日枯坐的怨气。游戏和它的文化也不出意外变成我们的树洞,我们的欲望模拟器。那些不被社会容忍的、正式的、承认的快乐与哀愁,接著“这只是个游戏”的障眼法,终于可以从我们的心流淌到控制著滑鼠和键盘的手。

描述你不想承认自己玩过的游戏似乎是种悖论,但本期 Game On的作者们愿意将内心深处的秘密轻声诉说。

旸谷,一个喜欢游戏和写作的人 在此之前,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知道我玩过《神魔之塔》(Tower of Saviors)。

神魔之塔 遊戲截圖

这是一款简单的手机游戏。它的中国大陆服务器早在2015年就已经停止运营了。而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才发现,直到现在,在世界其他地方,它仍然更新著,甚至还定期和一些热门IP联动,内容质量也还不错。

但我想说的是2015年之前的那个版本。那时,这个游戏还只是一个单纯的转珠卡牌手游,玩法有点像消消乐,凑齐三个同种属性的珠子消除后,妳的该属性随从就会攻击敌人。它有各种难度的副本可以打,还能加入公会。游戏界面和《智龙迷城》(Puzzle & Dragons)非常相似,卡牌人物取自于北欧神话——也算是我对北欧神话的兴趣启蒙之一吧。

介绍我玩的是隔壁班的男同学。当时,我们俩都在上初三。在别的同学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第一个人生分水岭——中考全力以赴时,我们因为直升本校高中部而得以暂时“逃避”这些压力。我们自然而然地熟了起来。在一个早放学的午后,其他人还在教室里奋笔疾书、准备上晚自习,他向我介绍了《神魔之塔》。他把屏幕不大的智能机举到我的面前,刺眼的阳光反射在屏幕上,加之当时并不算高的游戏像素和清晰度,我并没有看清界面的模样,只是瞄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珠子”。我对游戏不太感兴趣,但为了不扫他的兴,我告诉他,这个月我的手机没有流量了,等我回家接上无线网就下载这个游戏。

事实是,我很快就迷上了这款游戏。它的入门不算难,玩法也比较单一轻松,很容易就能上手。我向那个男生展示了游戏进度,他的眼睛亮了,拿过我的手机,输入他的ID,我们如此成为游戏好友。几乎每次放学后,我们都会一起讨论《神魔之塔》,比如里面的角色、什么副本好打、有哪些攻略可以参考。后来,他甚至拉我加入了一家小小的公会。“公会里面每天都有物资可以领,”他告诉我。“对新手很友好。”

但这些对话时长仅15分钟——我们并不会在学校逗留太久,每次都像是约定好一样,在顺路回家15分钟里讨论游戏,然后在地铁站分道扬镳:我去坐地铁,他继续走路回家。整个学校几乎只有我们俩玩这个游戏,这让我感到某种紧密相连:至少在这15分钟里,我们多了一层更加抽象的关系。我曾一度以为这些对话会一直进行下去,就像一款游戏在如日中天时不会考虑未来哪天会“关服”一样,但它甚至没有坚持到游戏关服的那一天。

15分钟是如此的短暂,短暂到我记不清任何有用的细节。

一天,在我们讨论《神魔之塔》的时候,他突然告诉我,他玩了一款新的18禁游戏,叫《咎狗之血》。他说很喜欢这款游戏,但是不能和别人讨论。我问他为什么?只是因为它是18禁吗?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不是。“妳也不会想玩这个游戏的,”他说。


原文链接:https://danliren.net/post/412.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