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是近年来老挝“榴莲种植热”背后的主力军,但他们的“榴莲梦”是美梦抑或噩梦,对老挝人来说是福是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编者按】本报导得到了普利策中心雨林报导基金的支持。
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常年浓雾弥漫,温暖湿润,布满郁郁葱葱的山林和奔流而下的瀑布。这里以出产高品质的咖啡知名,被誉为老挝的咖啡首都。但在不久的将来,在提到波罗芬高原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想起另外一种带着浓烈气味的农产品:榴莲。
七月正值老挝雨季,暴雨冲刷过后,高原上的泥路布满大大小小的水坑。即使车子低速蛇行前进,也难以避免没完没了的颠簸。54岁的中国榴莲商人陶建对这样糟糕的路况早已见怪不怪。他清晨就开着四驱车,驶进波罗芬高原的层层迷雾当中。他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四处去视察他由12个园区组成的榴莲帝国。
在其中一个园区路边,陶建与正好路过参观榴莲林的我们撞了个正着。“一般人比较忌讳(别人)看园子。我想你们应该是中国人,让你们看就看吧,”陶建说,眼神里透露出生意人的精明与警惕。
六年前,陶建成立了名为“金果”的榴莲种植公司,他是最早在老挝投资大规模榴莲种植的中国商人之一。他称,金果已在老挝种下5万棵榴莲树,投资额过亿人民币。“现在(老挝种植榴莲的)中资里面,我们应该算是最大的。”这个园子里的榴莲树枝繁叶茂,已经长到约两米高,排列整齐,林子一眼望不到尽头。
尽管老挝有适合种植榴莲这一热带水果的气候条件,但在近十年,这样成本高的大型的榴莲种植园区才逐渐出现,而到最近几年,榴莲产业则在老挝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老挝官方媒体报道,仅老挝农商协会旗下的会员就已建设170个榴莲种植基地,有一万棵树已挂果。通常,榴莲树需要五、六年才开始结果。该协会估计,五年后全国将有27万棵挂果榴莲树。
端传媒调研发现,中国商人是近年来老挝“榴莲种植热”背后的主力军。他们看中这里有大量未开发的热带雨林、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诸多红利,期盼能把老挝榴莲销往需求旺盛的中国,大赚一笔甜蜜的利润。但榴莲产业在老挝才刚刚生根萌芽,前景仍在一片迷雾当中。中国商人的“榴莲梦”是美梦抑或噩梦,对老挝人来说是福是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中国胃口陶建是江苏扬州人,此前在中国从事房地产投资20多年。2017年,中国楼市仍在水涨船高,陶建却认定泡沫程度太高,决定急流勇退,将资金转往海外。“中国已经不再适合创业和经营了,”他说。“我的企业定位是离开中国,但是要做跟中国有关系的事情,因为市场在中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14亿人需要。”
在考虑海外的投资商机时,陶建想起了自己钟爱多年的榴莲。跟许多人一样,他最初讨厌榴莲强烈刺鼻的气味。“我没尝到榴莲之前,在超市闻着味儿就有点不太舒服。”直到2001年,他在泰国勉为其难尝了第一口榴莲,没想到就此爱上了它香甜绵密的口感。“我当时就想,这个东西以后在中国一定会很火。”
正如陶建当年预测那样,被誉为“水果之王”的榴莲在中国的需求飞速增长,其中一大驱动力是榴莲在网上的热度水涨船高。在社交媒体上,“榴莲盲盒”视频大受欢迎。直播间博主实时分享打开一颗榴莲的全过程,让观众一同经历揭晓果肉大小那一刻的惊喜或惊吓。皮薄馅大的榴莲被网友称作 “报恩榴莲”,相应地,房中无肉的榴莲则被戏称为“报仇榴莲”。网红直播销售榴莲也屡屡创下令人咋舌的记录,去年, 网红主播“辛巴”直播带货,一口气售出160万颗榴莲,总销售额近3亿人民币。《经济学人》近期报道直呼:“中国人正为榴莲癫狂”。
去年,中国进口的榴莲总值达到67亿美元,是2017年数额的13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贸易中95%的榴莲流向了中国。
即便中国人吃掉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出口榴莲,榴莲在中国依然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从约10美元起。优质品种的价格更是高达数百美元,可谓是“水果中的爱马仕”。
中国深不见底的榴莲需求的反面,却是国产榴莲供应不足的现实制约。在中国,适合种植榴莲的土地十分有限。马来西亚的榴莲种植专家林振琪有在中国和东南亚指导榴莲种植的经验,他对端传媒表示,榴莲生长需要温热、湿润且稳定的热带环境,中国境内只有最南端的海南岛最符合条件。在试验种植多年后,海南在去年收获第一批国产榴莲。即便如此,由于中国可种植榴莲面积小、产量低、价格高,中国人餐桌上的榴莲将来估计仍主要来自榴莲的原产地东南亚。
老挝榴莲:下一个投资风口近年来,东南亚各国都在重塑产业架构,力图在榴莲热潮中分一杯羹。在泰国,榴莲产量在12年间翻了三倍;越南的咖啡农转种榴莲;马来西亚山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好腾出土地来种植榴莲。
2018年,陶建在东南亚四处寻找适合榴莲产业的落脚点。“我就想着我要找一个土地比较便宜、又适合榴莲生长的地方。”他想到了老挝。
老挝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部投资,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从古至今,老挝一直是大国博弈的角力场,在近代曾被法国殖民、日本占领、美国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