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人主之術,處無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而任下,責成而不勞。是故心知規而師傅諭導,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耳能聽而執正進諫。是故慮無失策,謀無過事,言為文章,行為儀錶於天下。進退應時,動靜循理,不為醜美好憎,不為賞罰喜怒,名各自名,類各自類,事猶自然,莫出於己。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掩聰,天子外屏所以自障。故所理者遠,則所在者邇;所治者大,則所守者小。
夫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若欲規之,乃是離之;若欲飾之,乃是賊之。天氣為魂,地氣為魄,反之玄房,各處其宅,守而勿失,上通太一。太一之精,通于天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尚與人化,知不能得。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歲終獻功,以時嘗谷,祀於明堂。明堂之制,有蓋而無四方,風雨不能襲,寒暑不能傷,遷延而入之,養民以公。其民樸重端愨,不紛爭而財足,不勞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資而與之和同,是故威厲而不殺,刑錯而不用,法省而不煩。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東至暘穀,西至三危,莫不聽從。當此之時,法寬刑緩,囹圄空虛,而天下一俗,莫懷奸心。
末世之政則不然。上好取而無量,下貪狼而無讓,民貧苦而仇爭,事力勞而無功,智詐萌興,盜賊滋彰,上下相怨,號令不行。執政有司,不務反道矯拂其本,而事修其末,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為治,無以異於執彈而來鳥,捭棁而狎犬也,亂乃逾甚。夫水濁則魚噞,政苛則民亂。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饑飽,違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不直之於本,而事之於末,璧猶揚堁而弭塵,抱薪以救火也。故聖人事省而易治,求寡而易澹,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為而成。塊然保真,抱德推誠,天下從之,如響之應聲,景之像形,其所修者本也。刑罰不足以移風,殺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為貴。至精為神。
夫疾呼不過聞百步,志之所在,逾於千里。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使之然。故至精之像,弗招而自來,不麾而自住,窈窈冥冥,不知為之者誰,而功自成。智者弗能誦,辯者弗能形。昔孫叔敖恬臥,而郢人無所害其鋒;市南宜遼弄丸,而兩家之難無所關其辭。鞅鞈鐵鎧,瞋目扼腕,其於以御兵刃,縣矣;券契束帛,刑罰斧鉞,其于以解難,薄矣;待目而照見,待言而使令,其於為治,難矣。蘧伯玉為相,子貢往觀之,曰:「何以治國?」曰:「以弗治治之。」簡子欲伐衛,使史黯往覿焉,還報曰:「蘧伯玉為相,未可以加兵。」固塞險阻,何足以致之!故皋陶瘖而為大理,天下無虐刑,有貴於言者也;師曠瞽而為太宰,晉無亂政,有貴於見者也。故不言之令,不視之見,此伏犧、神農之所以為師也。
故民之化也,不從其所言而從所行。故齊莊公好勇,不使鬥爭,而國家多難,其漸至於崔杼之亂。頃襄好色,不使風議,而民多昏亂,其積至昭奇之難。故至精之所動,若春氣之生,秋氣之殺也,雖馳傳鶩置,不若此其亟。故君人者,其猶射者乎!于此豪末,於彼尋常矣。故慎所以感之也。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於和;鄒忌一徽,而威王終夕悲,感於憂。動諸琴瑟,形諸音聲,而能使人為之哀樂,縣法設賞而不能移風易俗者,其誠心弗施也。甯戚商歌車下,桓公喟然而寤。至精入人深矣。故曰:樂聽其音,則知其俗;見其俗,則知其化。孔子學鼓琴于師襄,而諭文王之志,見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聽魯樂,而知殷、夏之風,論近以識遠也。作之上古,施及千歲,而文不滅;況於並世化民乎!湯之時,七年旱,以身禱于桑林之際,而四海之雲湊,千里之雨至。抱質效誠,感動天地,神諭方外。令行禁止,豈足為哉!古聖王至精形於內,而好憎忘於外,出言以副情,發號以明旨,陳之以禮樂,風之以歌謠,業貫萬世而不壅,橫扃四方而不窮,禽獸昆蟲與之陶化,又況于執法施令乎!
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為非,其次賞賢而罰暴。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于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人主之于用法,無私好憎,故可以為命。夫權輕重不差蟁首,扶撥枉橈不失針鋒,直施矯邪不私辟險。奸不能枉,讒不能亂,德無所立,怨無所藏,是任術而釋人心者也。故為治者不與焉。
译文:
现代汉语翻译
人主的治国之道,应该处理无为而治的事务,实行不言之教。
保持清静而不动,态度一致而不摇摆,顺应自然并依靠下属,委任责任而不劳累。因此,心里明白规矩而师傅能指导,口能言辞而行人称赞,脚能行路而相者引导,耳能听闻而执正之人进谏。因此,考虑无误,谋划无过,言辞成为文章,行为成为天下的典范。进退应时,动静合乎理,不因丑美好憎而动,不因赏罚喜怒而变,各自有各自的名分,各自有各自的类别,事务自然进行,没有超过自己的权限。所以古代的君王,戴着冠冕遮住眼睛,耳朵塞上黈纩以避免听到外界声音,天子外屏用来隔绝自己。因此管理得越远,就越接近;治理得越大,就守得越小。眼睛乱看就会失控,耳朵乱听就会迷惑,口乱说话就会导致混乱。这三种行为,必须谨慎守护。如果想要规劝它,就是背离它;如果想要装饰它,就是破坏它。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回归玄房,各自处于自己的住所,守护而不失去,上通太一。太一的精气,通于天道,天道玄妙寂静,没有容貌没有规矩,广阔无边,深不可测,与人化为一体,智慧无法得到。
过去神农治理天下时,心中没有焦虑,智慧不超出四方,怀有仁爱诚挚的心。
甘霖按时降临,五谷丰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月进行考察,每年结束时总结功绩,按时尝试谷物,在明堂祭祀。明堂的结构,有屋顶却没有四方墙壁,风雨无法侵袭,寒暑无法伤害,进出自由,公正地养育百姓。百姓淳朴端正,不争夺财物而富足,不劳累身体而功成。依靠天地的资源,与之和谐相处,因此威严而不杀戮,刑罚稀少而不繁杂,法律简明而不烦琐。因此治理如同神迹。其疆域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没有不听从的。当时法律宽松,刑罚轻缓,监狱空虚,天下一心,没有人怀有奸心。
末世的政权则不同。
上层喜好无节制地索取,下层贪婪无让,百姓贫苦而仇恨争斗,事务劳苦而无功,智谋诈术兴起,盗贼滋生,上下互相怨恨,命令无法执行。执政的官员,不务正道而矫正其根本,却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削弱其德行,增加刑罚,却想以此治理国家,犹如拿弹弓打鸟,摇动木杖让狗靠近,混乱愈加严重。水浑浊则鱼受困,政权苛刻则民众动乱。因此,饲养虎豹犀象的人,为它们建圈养地,供给它们的嗜好和饥饱,避开它们的愤怒。然而,不能让它们终其天年,因为形体受到了约束。因此,上层多事故则下层多诈伪,上层多事务则下层多变,上层烦扰则下层不安定,上层多求则下层互相争斗。不注重根本,而在细节上做文章,就像扬灰而抹去尘埃,抱柴救火一样。圣人处理事务简便而容易治理,要求少而容易满足,不施行而仁爱,不言说而信用,不追求而得到,不作为而成功。自然地保持真性,怀抱德行推诚,天下跟从他,如同声音的回响,影子的形状。他所修行的是根本。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有神化才珍贵。至精即为神。
大声呼喊不过闻百步,志向所在,可以达到千里。
冬日的阳光,夏日的阴凉,万物归附,而不是人为促成。因此至精的形象,不招引而自然来,不挥手而自住,幽深玄妙,不知是谁使它成就的,而功成自然而成。智者不能述说,辩者不能描述。昔日孙叔敖恬静躺卧,而郢人没有锋芒被伤害;市南宜辽玩弄丸球,而两家之争无关他的言辞。铁甲鞅绁,瞪眼扼腕,以此御兵刃,危险;契约束帛,刑罚斧钺,以此解难,薄弱;依靠眼睛而察见,依靠言语而发号施令,以此治理,困难。蘧伯玉为相,子贡前往观之,问他:“如何治国?”他说:“用不治理来治理。”简子欲伐卫国,派史黯前去会见,回来报告说:“蘧伯玉为相,不能进攻。”所以固守险阻,何足以到达!皋陶哑然无声而任大理,天下没有残酷刑罚,这是言语的珍贵;师旷盲目而任太宰,晋国没有乱政,这是视见的珍贵。因此,不言而令,不视而见,这是伏羲、神农所教导的。
因此,民众的教化,不从言辞而从行为。
齐庄公好勇,不让斗争,而国家多难,最终导致崔杼之乱。顷襄王好色,不让淫风,而民多昏乱,最终积累到昭奇之难。因此,至精的感动,如春气生长,秋气肃杀,即使疾驰飞奔,不如这般迅速。因此,君主如同射箭的人,细微的感动,在那里变得寻常。因此,慎重对待感化的手段。荣启期弹琴一曲,孔子三日愉悦,感于和谐;邹忌一徽,而威王终夜悲伤,感于忧虑。弹琴瑟,形诸音声,能使人为之哀乐,制定法律设立奖赏却不能移风易俗,是因为诚心没有施展。宁戚在车下唱歌,桓公感叹而觉悟。至精深入人心。因此,听音乐的声音,可以知道其风俗;看到风俗,可以知道其教化。孔子学鼓琴于师襄,理解了文王的志向,看微见明。延陵季子听鲁乐,了解了殷、夏的风俗,论近知远。上古之作,施及千岁,文化不灭;何况同时代的教化民众!汤时,七年大旱,身祷于桑林之间,四海云集,千里降雨。抱诚心,感动天地,神谕之外。命令行使禁止,岂能为!古圣王至精内在,而好恶外忘,出言符合情理,发布命令明确,陈述礼乐,风化歌谣,业绩贯穿万世而不阻,横行四方而不穷,禽兽昆虫与之化育,更何况是施法行令!
所以最好的教化,是无形的神化,其次是使人不能为非,其次是赏贤罚暴。
衡量左右,无私轻重,可以为公正;绳子内外,无私曲直,可以为正确。君主用法,无私好憎,可以为正义。权衡轻重不差分毫,扶正曲邪不偏私,正直实施矫正不避险。奸诈不能枉曲,谗言不能混乱,德行无处立,怨恨无处藏,这是依靠法术而解放人心。因此治理者不参与其中。
重点字词解释
- 处无为之事:处理无为而治的事务,即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进行管理。
- 行不言之教:实行不言之教,即用行为而非言语来教化。
- 清静而不动:保持清静而不动摇。
- 责成而不劳:委任责任而不劳累。
- 因循而任下:顺应自然并依靠下属。
- 怀其仁诚之心:怀有仁爱诚挚的心。
- 甘雨时降:甘霖按时降临。
- 五谷蕃植:五谷丰收。
- 囹圄空虚:监狱空虚。
- 执弹而来鸟:拿弹弓打鸟,形容方法不对。
- 捭棁而狎犬:摇动木杖让狗靠近,形容方法不对。
- 三关者:眼、耳、口三者。
- 不言之令:不言而行的命令。
- 不视之见:不看而明的视见。
- 至精:极其精微之道。
- 通于天道:与天道相通。
- 形诸音声:以声音表现出来。
- 风之以歌谣:用歌谣进行教化。
- 天地之资:天地的资源。
- 禽兽昆虫:泛指自然界中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