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出郑州市四环路后不久,李祎和3位同学的哈啰共享单车突然锁车。她们的行程刚完成三分之一,距离目的地大约还有40公里。
骑行队伍不断从他们身边经过。此时是11月10日凌晨12点,深夜温度渗出寒意,徘徊在10摄氏度。经过她们的人群是此前大规模骑行的“余温”。就在两天前,这条道路上挤满了骑著共享单车的学生,夜晚从郑州体育中心出发,经过两座城市的连接通路郑开大道,前往隔壁的历史古城开封。
李祎是正在就读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了参与骑行,特意从许昌赶来。因为前两天的热潮,可用的单车不多,4个人只凑到3辆车。李祎身子轻,坐进共享单车后面的宝宝椅。她们沿线遇到开私家车的爱心人士,热心地将七八瓶矿泉水塞进车筐。
11月初,郑州年轻人夜间骑行至开封的热浪涌起。11月4日,“#Passion在开封夜骑里具象化了#”的话题冲上短视频平台抖音的热榜首位。
11月8日晚的骑行达到数万人的规模,人潮甚至造成公路拥堵。9日,网络流传的相片显示,开封的街道上,大量共享单车被随地放置、堆叠,以致停在路边的车辆无法开离车位。
政府紧急煞停。郑州政府在9日发布通告,当日下午到次日中午进行非机动车道交通管制。三家共享单车联合发布通知,如果骑车越过四环,就自动锁车。于是李祎和同伴们卡在路上。
舆论的风向也随之迅疾转变。夜骑从“青春”“Passion”变成“只会给别人添麻烦”,骑行的人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变成“巨婴”。
李慧芝也参与了8日晚的骑行,他记得当晚气氛很是热烈。沿途有不少路人加油打气,有人在路边唱嘻哈,警察也在守护骑行。这一晚,由于人太多了,道路拥挤,6小时能骑完的路程,他们耗去7、8个小时。
在李慧芝看来,骑行只是单纯的开心,没有外界舆论里说的“迷茫”和政治性的东西。“青春不应该就是这样吗?我喜欢就去做。”他觉得国家很好,听到有人唱国歌会跟唱。舆论转变之后,“酒店阿姨看我下楼的眼光都不一样了,好像我是神经病。但我穿的也很正常,最多就是没洗头。”
“骑了一晚上,没得到什么好处。但我也不后悔,主要是享受过程。”根据社交媒体小红书上的攻略,这条跨城骑行的路线往往从郑州市体育中心开始,结束于开封市鼓楼广场,全程大约60公里,其中三分之二的部分属于郑开大道。该路于2006年建成,是郑州、开封两市开始一体化发展的标志。
郑开大道宽阔、平坦且多是缓和的下坡,因此一直是在地默认的骑行路线,不少骑行团也会选择于此组织活动。
高德地图显示,若道路通畅,这条夜骑路线所需时间大约6小时。使用共享单车的话,速度可能更慢一些,骑行体验也可能更差——很多人在小红书上抱怨,共享单车的坐垫“磨屁股”。
11月8日晚,大约是郑开大道自通车以来最热闹的一晚。根据小红书上的视频,当晚郑开大道非机动车道十分拥堵,共享单车汇聚成河,行军一般涌动。
来自河南许昌的梅雨是这只队伍中的一员。她在郑州一所公立大专读大二。梅雨并不是班上第一个参加夜骑的人,有同学上学期就去过。半个月前,她从社交网络看到夜骑开封,和朋友预谋了一周,等到没课的周五才出发。
8日晚8点,她穿上冲锋衣,戴上手套。担心抢不到共享单车,梅雨和同伴没有像大部分人一样选择从郑州体育中心出发,而是以管城区作为起点,那里距离郑州体育中心11.6公里、需要坐9站地铁。但最后沿街找了半个多小时才发现单车。
在一所大专就读大三的晨曦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她往骑行反方向坐了七八站地铁才找到单车,出发前就耗费了2小时。
郑州市区内不堵,但随著骑行的人群接近郑开大道,人渐渐多了起来。在金水路立交桥下最为拥堵,晨曦在那里滞留了半个小时。过了这座立交桥,就可以骑上金水东路辅路出城,骑向郑开大道了。
堵车时基本上每辆车都挨在一起。梅雨感觉有点难受,“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只能推著走。”她们骑上郑开大道已近夜晚10点半,交通管制已经开始,机动车不能驶入。“但到郑开大道上没那么堵了,一路上都有交警为我们保驾护航。”
晨曦还看到许多人骑著电瓶车、山地车、摩托车。他们看起来不像是大学生。“人多,可壮观了,当时路上全都是自行车,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她很兴奋。
夜已深,郑开大道两侧还是站著很多人,他们大多是来自郑州、开封两市的市民,不仅有大人,也有小朋友。快到开封时,应援者最多,“很多人高喊青春没有售价之类的口号,或距离开封还有多少公里。”
骑行路上旗帜飘扬。有人在旗子上写“青春没有售价”。有的旗子和偶像有关,例如中国男子演唱组合TFBOYS。有人挥著国旗。有一面白底黑字旗子上写着“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还有不少人在车上插著一小面五星红旗。
漫长的夜晚,音乐声相伴左右。有人带上音响,人群便一起唱歌。梅雨性子内向,没有参与进去,但她很喜欢那种氛围,“大家都很有激情。”被堵在路上的汽车也给夜骑的人群放音乐,但梅雨心有歉意,“扰乱了交通,把别人堵在那里。”
骑行七个小时后,晨曦终于于9日凌晨2点抵达开封,“腿和屁股特别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