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信,‘更多的声音’永远是通向全新世界的路径。” 2015 年,由韩国女性劳动者会策划并创作了一档女性主义播客“乙们的驴耳”,后邀请女性主义理 论研究学者、作家孙希定作为播客主播。本书精选该播客节目的热门内容“大众文化与性别”集结成书,在韩国正式出版后迅速引发关注,并成为当年图书网站的年度非虚构作品之一。 本书以“娱乐解剖”作为方法,彻底拆解“韩娱”奇观背后的“厌女”病灶,开出犀利的体检报告和解毒指南,每一句都是炮轰父权制大众文化的粉红炸弹。同时,本书也是一份从性别视角出发的当代娱乐文化警世录,更是对其他可能性的期待与召唤:在对文化工业的审慎观看与批判性思考中,新的视角,新的叙事,终将到来。
从综艺到K-Pop,从韩剧到电影,作为娱乐工业王者的韩国, 给我们的时代创造过多少文化奇观,其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厌女”逻辑和父权驯化? 以《极限挑战》《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韩男娱乐”, 以《创造101》为代表的女团制造工业, 再到网络“热梗”和steam游戏社群, 你爱看的,都可能大有问题。 ——是的,关于“厌女”,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反应过度”: 我们要娱乐,也要学会清醒地分辨与思考; 我们要欢笑,同时也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笑。 . 男爱豆忙着塌房,女爱豆忙着挨骂, 迷人的大众文化为什么总在“背刺”你? 一份从性别视角出发的当代娱乐警世录: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正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韩国娱乐圈,吵架每一天。“大叔”们在被美化,女孩们在被商品化: 她们要性感也必须清纯,要成功但别比男人成功; 她们唯独不能做自己—— 一步踏错,饭碗全无的“生存模式”,并不只发生在韩娱。 该结束了!她们必须微笑着忍受的时代! . 接刀,韩女来了!资深娱记×女性主义学者×影评人,众多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姐姐天团; 韩国女性热烈追更的播客首度集结成书,韩网年度非虚构,重磅引进! ——真诚、犀利、接地气,激爽炮轰,冲刷油腻! 句句都是炮轰父权制大众文化的粉红炸弹。 “男人连呼吸都能做成综艺,女人连呼吸都会被骂。” “看来还是装成男人上网更方便啊。” “我们拒绝让我们等待王子的父权制。” …… 以“娱乐解剖”作为方法,以吐槽作为武器, 剖析根植于东亚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与双重标准,揭示厌女重灾区的女性真实困境, 开出最犀利的文化体检报告和解毒指南。 . 在娱乐全面入侵的时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确保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如何拥有多元的趣味? 这一次让她们成为我们的姐姐,我们的母亲,分享给我们观看的智慧,教我们握紧彼此的手。 娱乐工业光鲜假象之下,是深受道德绑架的职场妈妈、陷于容貌焦虑和整形贷款的普通女性、防不胜防的网络暴力与数字犯罪受害者…… 达成女性联合,真正的重点在于发现“我不是一个人”,“我们的痛苦和喜悦彼此相连”,而真正的战斗在于如何学会摈弃一切潜在偏见,握紧彼此的手。
“浪漫化”的叔和“都市恶女传说”:大叔娱乐
嘉宾 崔至恩
男人至死是少年?被浪漫化的“大叔时代”
允玉:本期的嘉宾仍是崔至恩记者。承接上期内容,我们想正式开始讨论只有男性可以在其中生存下来的综艺——“大叔娱乐”。
至恩:我在上一期中提到,决定采访那些“没有女人的综艺”的制作团队是在2015年。当时我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所以写了报道,但在那之后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变。
允玉:即使在 2015年之后也这样吗?
至恩:对。过日子的是男人,探讨科学的也是男人,抚养女儿的是男人,独自生活的也是男人,连化妆的节目里也都是男人。
允玉:哎哟,真是窒息啊。
至恩:看到这些节目发来的资料时,我甚至想,大概连男人的呼吸都可以做成综艺吧,真是没完没了。还有把“只属于男人的擂台”这样的句子写进名称的节目,比如《认识的哥哥》《男子元气上升株式会社》(简称《男元上升》)等节目,或者从介绍文案到字幕都写满了“大叔”的节目。最近几年里,男性为主的综艺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这个阶段的男性主持人和男性综艺人为中心的节目。韩国国会举办的“促进媒体内性别平等的连续讨论会”曾公布一份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的资料,该资料中引用的2016年YWCA节目监控数据显示,电视节目嘉宾的性别比例为男性66.3%,女性33.7%,双方几乎有一倍的差异;而按嘉宾年龄层人数从多到少排列,男性的年龄顺序为三十岁、四十岁、二十岁,女性则为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而我们从这些现象观察到的就是,大叔娱乐正流行。
希定:真的是这样啊。大叔娱乐号称能展现成年人的成熟,实际上却只是展现了没有成长的男人的故事,像是给男性的不成熟发了一道免罪符?比如《认识的哥哥》,到底为什么让四十多岁的男人们穿上校服,在晚自习时间坐在教室里用非敬语聊天?在节目中开着那些酒桌上的玩笑,年纪较小的嘉宾来到这个节目,无论男女都会遭到他们言语上的性骚扰。
至恩:就是说啊。不知道为什么要和论年纪可以做自己女儿的女性扮演恋人,演那种情景剧。